成都经开区的这个“新”产业藏着全球“隐形冠军”

  在成都经开区这片热土上,一场关于新材料产业的革命正在悄然发生。这里不仅是中国西部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更孕育了一批在全球新材料领域具有话语权的“隐形冠军”企业。

  从成都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光明光电)的光学玻璃到成都美奢锐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美奢锐)的金属陶瓷刀具,再到成都方大炭炭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炭材)的等静压石墨新型碳材料,成都经开区正以“小材料”撬动“大产业”,成为成都乃至全国新材料产业版图中的重要一块。

  走进成都光明光电的生产车间,只见车间并没有想象中人头攒动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自动配料机、自动加料机、自动退火炉、自动包装机等一系列自动化设备。在产品下线口,一条条晶莹剔透的光电玻璃缓缓流出,工人们按照一定的尺寸进行切割,并在每块产品上标注它独一无二的“身份代码”。这里生产的不是传统的工业材料,而是大范围的应用于智能手机摄像头、投影仪、监视器等高端光学系统的精密玻璃元件。

  “目前,公司生产300余个种类的光学玻璃,大范围的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等国家重大工程领域以及成像投影、安防监控、环境感知等日常生活领域。”成都光明光电总经理刘振禹介绍,目前,公司光学玻璃年产销一万余吨,占全球4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从2005年开始,稳居同行业首位。

  距离成都光明光电不远的成都炭材的生产车间,又是另一番景象。机加车间内,一幕令人震撼的场景正在上演:巨大的车床旁,工人们正专注地操作着精密设备,原本粗糙的石墨坯料在专用刀具的雕琢下,逐渐变成各种各样不同型号的精密石墨组件。这些看似普通的黑色材料,却是第四代核反应堆——高温气冷堆的核心支撑结构材料,其性能指标甚至优于国际同种类型的产品。成都炭材党委书记、总经理王树自豪地说:“我们从2007年开始布局研发第四代高温气冷堆堆芯石墨产品,经过16年的持续攻关,目前已确定进入量产阶段,实现了该类关键材料国产化‘从0到1’的突破。”

  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都在各自的细致划分领域做到了极致,成为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它们或许不为普通消费者所熟知,却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正如龙泉驿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所说:“新材料产业的特点是‘小而精’,一个看似微小的材料突破,往往能撬动整个产业的升级。”

  在成都经开区新材料企业的成长轨迹中,持续的研发投入和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构成了最为鲜明的两条主线,而这种长期的研发理念在龙泉驿的新材料企业中并不罕见。

  成都经开区企业——四川金时新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条半自动化超级电容器的封测中试生产线已经运行近两年。这条产线把四川产的苎麻制造成苎麻炭,再生产为商用型软包和圆柱形超级电容器。这种功率型储能器件的容量是传统电容器的1000倍以上,可快速存储和释放电能。而这条生产线正是企业与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维清合作的“成果”。“目前,能形成300万支超级电容器的年产能,在技术上也实现了国产化替代。但客户用惯美国、日本等国外产品,开拓市场还需努力。”杨维清正和企业一同面对新的挑战。但他相信,下一个转机一定会到来。

  而在成都美奢锐的研发实验室里,创始人兼CEO颜焰分享了“从美奢锐新材料有限公司到四川省新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的转型经验。公司不仅自身进行材料研发,还通过创建工业设计研究院,搭建起连接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桥梁。四川大学、西华大学、成都大学等高校分别向美奢锐授予“创新实践基地”“产教融合基地”等牌匾,标志着产学研合作进入新阶段。“我们将重点突破新型涂层材料、高精度模具材料等前沿技术,加速拓展欧洲、北美等高端市场,打造全球知名品牌。”面向未来,颜焰充满信心。

  企业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便是对成都经开区坚持科学技术创新引领,持续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中试平台建设的有力证明。记者从区经信局了解到,当前成都经开区新材料产业正抓实项目招引促建,加快长城钨钼新材料产业基地打造,促进新材料产业与新能源汽车、绿色能源、航天装备等下游市场应用联动、延链发展,推动特种光学玻璃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

  成都经开区新材料产业的蓬勃发展,绝非企业个体的偶然成功。发展的背后,是政府部门的有力推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以及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的深入实施。而新材料产业作为创新驱动战略之一,这一战略如同一条金线,将分散的产业明珠串联成链,进而织就一张覆盖全区域的产业生态网络。

  记者从区经信局了解到,目前,成都经开区新材料产业已聚集规上企业67家,覆盖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高分子和复合材料等所有的领域,应用服务汽车、电子信息、建筑、生物医药等众多行业,已成为龙泉驿区第二个“百亿级”产业。在国家、省、市、区各级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带动下,涌现了一批在硬质合金、光电玻璃、特种石墨、玄武岩纤维、绿色建筑材料等细致划分领域具有竞争优势的“专精特新”企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断的提高。截至目前,已培育美奢锐等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光明光电等3家成都市先进材料链主企业,建成“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四川区域中心”以及光明光电国家级技术中心等32个市级以上创新平台,基本形成了“自主研发为主导、产学研合作为支撑、检验测试平台为保障”的创新体系。

  在产业的奋进征程中,企业和政府部门都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拼搏与担当。“随着科学技术的慢慢的提升,新材料产业正展现出巨大的发展的潜在能力。我区格外的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成都经开区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未来将加强企业培育力度,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培育栋力新材料、成都斯锐克等企业上规;鼓励成都炭材等企业争取省市总部、链主企业认定;推动光明光电、宏基建材等企业上市进程,力争全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

来源:澳客比分即时比分直播    发布时间:2025-04-05 17: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