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台,实现对所有农作物生长数据的全面掌握;“一键操作”,就可以完成灌溉、通风、控温等日常管理……扬州永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数字化建设与乡村振兴深层次地融合,全面助力农业增产、增效、提质,开启了设施农业种植“新模式”。系列报道《数字农业引领乡村振兴》,今天请看第四篇:《设施大棚数字化升级 农业种植提质又增效》。
在扬州永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座现代化十足的设施大棚映入眼帘。记者发现,这个大棚与传统的塑料薄膜大棚不同的是,大棚内随地可见的各类仪器,是水帘、风机、环境监视测定系统等众多高科技元素的数字农业结晶。“设施大棚里面主要有设施控制柜和土壤监测设备。设施控制柜主要是通过数字化应用管理平台,实现对水帘、遮阳、风机以及灌溉的自动化控制,土壤监测设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对田间生长农作物实时基础数据的监测。”扬州永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陈朝云介绍说。
扬州永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有数字化设施大棚30亩,大棚内所有监测仪器数据连接园区的智慧农业管理平台,从土壤的墒情到棚内的温湿度,从农产品的病虫情报分析到遮阳网的开关,从风机到水帘的控制......所有的监测数据,工作人能在管理平台一目了然,一键控制,方便又快捷。
数字技术的引入为设施大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得农业种植变得更加省时、省力和省心。园区内部署了2套先进的环境监视测定系统,它们深入3个不同深度的土层,每10厘米设立1个监测点,它们犹如一个个人体的神经系统,精准捕捉土壤的温度、湿度及PH值等关键数据,并将这一些数据即时传送至“大脑”控制管理系统——园区的智慧农业管理平台。管理人员无需亲临现场,即可全面洞悉大棚内土壤的墒情状况。
据悉,除了今年5月新建的数字化设施大棚,扬州永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还将普通大棚进行数字化升级,目前,该公司经济效益显著,每亩大棚产值高达一万多元。据统计,平均每亩大棚一季可节省人工费用800元,节水节肥100元,病虫害防治费用减少30元,蔬菜产量提高10%以上。